拳击的发展历史
古代拳击
拳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,古学家从公元前40世纪描写战争的埃及象形文字中,发现了有用于拳斗的护具“皮绷带”的描述,埃及士兵用这种“皮绷带”保护身体不受伤害,把肩臂到拳的部位全部包裹起来进行战斗。又从巴格达近郊发掘出来的许多带有拳斗的壁画和石雕上,发现了不少有关当时拳斗情景和搏斗场面的记载。拳击是从埃及经过地中海的克里特传播到古希腊的。
古代拳击运动的发展是和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大会(公元前766年至公元394年)联系在一起的。约在公元前688年的第23届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上,拳击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,为希腊人奥诺马斯图斯获得。当时运动员也是用牛皮制的“皮绷带”包扎在手指关节和小臂上进行比赛的。运动员涂上橄榄油,不分体重级别,进行拳击比赛。一些古代拳斗家如:泰盖内斯、万菲莫斯、格拉乌卡斯、波地达穆斯和克雷伊托马库斯等。
近代拳击
男子拳击
近代拳击是以英国拳击家詹·姆斯菲格(1695至1734)为先导,他在1719年成为Array英国拳击。开始的拳击比赛不带拳套,没有比赛规则和时间限制,直到一方丧失继续比赛能力为止。
1743年,以拳击为职业的约翰·布劳顿(1704至1789)想成立拳击学会,起草了一份学会章程和初的拳击比赛规则。
1747年约翰·布劳顿发明了初的拳击手套,他要学员带上拳套进行练习,以防止击伤和损坏面容。但是带上拳套的比赛,经过很久以后,才成为拳击比赛遵守的规则。
1838年颁布的《伦敦拳击比赛规则》是借鉴于约翰·布劳顿初的拳击规则,1853年又作了修订。
1867年约翰·肖尔托·道格拉斯侯爵(1858年英国拳击)将规则整理出版。这份规则规定:“禁止足踢、头撞、牙咬、摔跤动作,被击倒在地的运动员在10秒钟自行起立,否则就判为失败。”这份规则于1891年被世界公认。拳击运动才真正地在世界上法典化起来。
19世纪末,拳击运动在美洲、欧洲流行起来,并在社会上发生了一定的影响。当时作家杰克·伦敦(著有《深谷猛兽》一书,描写一名拳击运动员的奋斗一生)和贝尔纳特肖,为拳击运动进入奥运会做了大量的工作。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被作为表演项目,1908年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。 [15]为了使拳击比赛取胜机会均等和公平合理,按运动负的体重分级比赛。初只分轻、中、重3个级别,至第19届奥运会,定为11个级别。奥运会的拳击比赛规定采用3个回合。每个回合3分钟。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。职业拳击比赛要比15个回合。
1924年,业余拳击联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。初任是美国人杰·卡迪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会停止了,后又重新成立了新的业余拳击联合会。有业余拳击协会(ABA),英国拳击联合会(BBC),欧洲拳击联合会(EBC),世界拳击联合会(WBC)等拳击组织机构,推动着世界拳击运动的发展。
女子拳击
女子拳击起源于1720年的伦敦女子拳击比赛,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女子拳击作为表演项目受到世人注目。
1993年11月沈阳体育学院组建首支女子拳击队。
2001年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在美国斯克兰顿举行。
2005年拳联曾递交女子拳击进奥运会的申请报告,但当时女子拳击在的普及程度还不够,没有足够数量的参加,终以失败告终。
2009年8月13日,奥委会在柏林召开执委会正式确认女子拳击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。
2010年广州亚运会,女子拳击正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。